热门搜索:人民论坛、 山东社会科学、 新闻爱好者、 制造业自动化

构建和谐社会,传媒任重道远

浏览34次 时间:2013年1月29日 13:17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传媒,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应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提高新闻传媒的运用能力,克服新闻报道中的不和谐矛盾,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媒体应借助这样的契机,发展和壮大自己。

  [关键词] 和谐社会;媒体;责任
  
  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形式,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几十年来媒介的四功能说——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总结的“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三种功能和美国学者赖特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娱乐”功能,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此外,还有许多学者都对媒介的功能进行了探究,他们发现大众传媒被风光颂扬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它的许多负面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默顿合著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书中总结到:“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调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1]这些话是值得人深思的,尤其是放到半个多世纪后的现代,更是不能不让媒体从业人员警醒。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这是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三位一体”,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四位一体”,即增加了社会文明。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隐患,种种不和谐的因素日益暴露出来。作为社会信息沟通的桥梁,新闻媒体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疏通信息传播渠道,使得各个阶层都能够通过媒体这一公共论坛进行讨论、协商,避免因缺乏沟通而造成矛盾激化。
  
  一、“拟态环境”召唤更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21世纪是一个大众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当人们以为自己掌握了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多的信息的时候,却离客观世界越来越远了。正如美国曾经作为报刊自由论斗士的杰弗逊,在屡遭诋毁后曾抱怨:“从来不看报纸的人比看报纸的更了解情况,正如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比满脑子谬误的人更接近真理。”[2]当然,这是在大众传播自由主义理论泛滥的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负面的影响。但是,结合今天的环境,我们却不能否认,由于人类的生物性特征的限制,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直接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的所有客观世界,在人们的头脑中那个大家自认为真实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 “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由美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来了,他认为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3]。那么,现实中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不是现实环境,即我们生活的客观环境,而是信息环境,即拟态环境。这是大众传播向人们提示各种信息构造的环境。
  了解“拟态环境”的概念对我们有重大意义。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将监测环境的任务委托给了大众传媒组织。一件事能否成为新闻,成为什么样的新闻,决定权掌握在记者、编辑手里。他们作为“把关人”,进行着筛选、采写、编辑新闻的工作,从而直接影响到媒体的议程安排,而媒体的议程又影响到公众的议程,即媒体关注什么,公众便讨论什么。举个例子来说,煤矿行业的事故频繁发生,如果某个事故发生了,同时记者的笔触也伸到了这里,那么,这就可能成为一条新闻,甚至重要新闻;但是,如果没有人报道它,也便没有大众关注它,那么它就不能成为新闻。
  媒体通过自己的各种强调方式来对新闻进行重要性的评价,日积月累的感受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受众关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在慢慢与媒体趋向一致,借助这种力量,大众传媒实现着对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无形控制。现在的问题是,新闻媒体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感召下,认真地选择新闻,更好地报道新闻,让受众能真正地得到他们需要的新闻。
  
  二、当前新闻报道的弊病
  
  当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虽然在多方面有所发展,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虚假新闻增多,破坏媒体的公信力
  近年来,为数不少的自由撰稿人或新闻线人成了媒体稿件的一个重要来源,他们中许多人基本没有接受过新闻专业训练,更不用受到行业约束,所以一些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常常制造耸人听闻的虚假新闻。而许多媒体由于恶性竞争,追求市场和轰动效应,也常常不经核实刊载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互联网的发展也为虚假新闻“推波助澜”,因为网络信息海量,编辑不可能对每一条信息进行核实。同时,一些专业记者也抛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为了完成稿件任务或者为了出名争利,低级的就凭空捏造,高级的则假中有真、真中有假,隐蔽性高。此外,有些领导干部为出“政绩”,急功近利而使用各种手段编造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的出现,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这一“新闻公害”必须得到坚决地遏制。
  2.媒体报道失衡,有失社会公正
  大众传媒在强化社会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这种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常常要看媒体能否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平衡。平衡的新闻报道能促进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疏导公众不满情绪,从而有助于防微杜渐,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媒体在报道方向和内容选择上一般都偏重城市、政治“要闻”、强势群体,忽略农村、民众呼声、弱势群体。这些都是片面报道的表现。同时,媒体有时突然“失语”也让公众寒心,甚至让社会蒙受巨大损失,“非典”前期媒体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媒体娱乐至上的思想、过分表现富人的生活方式等等泛商业化的报道都使新闻报道偏离了公正、全面和客观的轨道。
  构建和谐社会,传媒任重道远
  3.监督力度不够,影响社会稳定
  大众传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现在许多媒体揭露违法、腐败的报道明显增多了,但仔细辨别可以发现,这些报道中很多是“打死老虎”的报道,即对司法机关惩处罪犯或纪检机关处理案件的报道,那些真正由新闻媒体发现线索,主动进行揭露和批评的报道,却数量有限。此外还存在一条监督报道多家转载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市级、县级的媒体,批评报道甚少,甚至某些地方媒体领导干脆下指示:不进行对身在官位上人的批评,除非党委下令。还有一些人认为搞监督承担的风险太大,还不如去写一些拿红包的新闻更得实惠。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舆论监督常常只涉及一些小问题。还有些人认为批评揭露的稿件登多了影响社会稳定。其实,大众传媒在法律范围内引导舆论,及时揭露腐败、违法现象,将之公布于社会,形成压力环境,并作为社会控制力量,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的运行,才能使社会更加稳定。 

  三、媒体要肩负起重要责任
  
  大众传播对社会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社会控制,比如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社会暗示、教育等等。它以一种无形的、柔性的权力,渗透着人们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
  媒体是正确舆论的引导者,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典型和新生事物的传播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鼓动者和推动者。新时期,媒体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总的要求就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媒体必须承担起自身的重要责任,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精神氛围,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加强团结、促进稳定。
  首先,政治上,要把宣传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愿望作为新闻媒体神圣的职责,全面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新闻媒体作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的重要载体,任何时候都必须积极准确地宣传党的主张,传达党的声音,使党的主张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鼓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既是新闻媒体的政治使命,也是它们的政治责任。
  其次,从社会责任上看,要担负建立公平正义和培植社会良知的传播职责。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要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使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社会良知得到彰显。同时,媒体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和社会公德的宣传。要正确宣传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此外,新闻媒体要对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做好解释和协调工作。社会生活中,热点是公众的热切关注之点,公众议论的集中之点。热点报道是新闻媒体围绕社会热点所展开的有一定力度和深度的持续性报道。媒体就热点而展开报道,热点问题也因为媒体这个“放大镜”而更为人关注。正确有力地引导社会热点,最大限度地增强人们的共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再次,从文化上看,要传递主流价值意识,倡导健康文化形态。大力传播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文化成果。在具体工作中,大力宣传中国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传承优秀的文化和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揭露低俗、愚昧、消极的社会现象,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通过新闻媒体,大众可以清晰地判断要积极倡导什么,要坚决反对什么。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用先进的文化去陶冶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与此同时,传播先进文化以丰富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营造健康、文明与和谐的社会氛围。
  第四,从引导舆论上看,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疏导公众情绪。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媒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工作。邓小平称新闻文化事业人员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江泽民说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相关,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呈现出了利益分配、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以及人群分化和社会矛盾激化的趋势。在这种状况下,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单靠政府推动和行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媒体力量是政府与公众之间重要的桥梁,所以,媒体要清醒理智地把握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深入科学地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趋势,疏导公众情绪,发现矛盾、认识矛盾、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引导舆论,推动主流舆论、主流意识的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最后,要履行好监督责任。舆论监督的威力在于通过曝光将问题公之于众,让舆论对权力进行约束。在我国,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监督,也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最便捷的形式。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舆论监督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也不断增强。新闻媒体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因为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用不好则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在“有所言”和“有所不言”之中彰显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感,增强媒体的公信力。此外,新闻从业人员要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根据报道内容及产生的后果,选择最佳的监督方式,以达到健康的舆论监督效果。媒体只有真正履行好监督责任,媒体的影响力、号召力才能够得到增强。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任重而道远,应积极加强自身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建设,以更强的责任感来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张诗蒂.媒介:公民素质的提升者[J].新闻界,2005,(04):25.
  [2] 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36.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6.  

TAG: 传媒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qwlw888@163.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610631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