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人民论坛、 山东社会科学、 新闻爱好者、 制造业自动化

试论张艺谋在奥运开幕式中的美学追求

浏览19次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15:03

论文网(www.lunww.com )是学术期刊推广、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正规代理机构,我们与45百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有合作,我们合作的期刊都是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正规期刊。合作的期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详情可来电0519-83865052,或者QQ85782530咨询。
张艺谋作为复合型导演,曾执导影片二十余部,并尝试歌剧、芭蕾舞剧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等不同创作样式,均博得受众好评,并一度拥有“神话”地位。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张艺谋神话”地位再次凸显出来。 
    这场全球直播的开幕式晚会中,观众超过四十亿,收视率之高,突破了其指导的任何电影作品的票房记录,创造了观众记录之“最”。而从观后效果来看,没有人不被这具有东方的独特审美视角和浪漫梦幻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所吸引、震撼,这也创造了艺术创作理念与手法之“最”。 
    在此次开幕式中,张艺谋秉承了其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美学思想与哲学理念,融合了奥运会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并揉合了多种“中国元素”,使之有所突破创新地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完美地呈现在观众视野当中。下面就开幕式中的经典片段作一分析。 
  一、开幕式中的传统美学思想 
  1.“天人合一”与“和”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的和谐观源自“和”。 
  庄子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和”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为“达到生命精神与宇宙本体的统一,达到‘以天合天’的境界”。“和”更是强调天、地、人的完整性、联系性和统一性,也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张艺谋在整场晚会中贯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晚会开场,张艺谋通过万人活字印刷“和”字表演道出了整场晚会“和谐、天人合一”的主题与美学理念,同时也叩响了绿色人文奥运“和平、团结、友谊”的主旋律,表达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对绿色自然的亲近,对天地人和的憧憬。 
  “天人合一”也即强调“天、地、人”的一体性,其主张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之间的和谐、万邦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庭之间的伦理本位等。晚会中一幅画卷铺开了诗情画意的“人与自然”,其中“太极”一段通过独特的形式又将“天人合一”的人生态度进行了很好的诊释。“太极”空灵的意境与一群孩子无忧无虑绘画、游戏的场面,共同完成了最美丽的行为艺术。其间,二者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在此得到升华。 
  “祖国山河日月图”贯穿画卷的始终,由一两只黑色“小笔头”到“我们一起走”更成为“天人合一”理念的完美展现。全场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运动员和现场的演员默契配合,共同“演绎”了这个“我们一起走”,也完成了最壮观的行为艺术,更是此次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的最好体现。 
    同时张艺谋也表达出了庄子在《礼记·乐记》中“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审美境界。晚会上,所有的艺术家在“和”的生命境界中,忘掉荣辱利害,以淡泊宁静的心追随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从而达到美的、超然的、自由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也引领观众进人这种近乎虚静的审美体验当中。 
    2.“仁”与“礼”的艺术审美和社会标准。 
    开幕式当中,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执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一字一句,声震长空。伴随着这浩浩荡荡的气势,张艺谋向世人展示出这部历经两千多年而光辉不减的中国传统儒学经典的精髓,其旨亦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孔子“仁”与“礼”的思想内涵。 
    《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则是社会礼仪道德规范的标准。《中庸》宣告:“仁者,人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同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孔子希望最终建立一个“礼仪之邦”,让“天下有道”。张艺谋在开幕式中通过“文字”一段将华夏的五千年礼仪文明呈现出来。他幻化历史古今,引领孔子的三千弟子奔跑至会场的中央,与今人相聚相欢,带着高昂的激情高声诵读“有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开场的千人击击而歌,一同以“很中国”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人民亲切的友善之心和急切的欢迎之情,也为开幕式共同揭开了华彩乐章。 

  孔子认为的“仁”是修养、学习的结果,人们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与道德的完善才有可能达到“君子”的境界这一理念也在开幕式当中有所展现。我们听到了画外音对论语经典古语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倾心领读与孔子三千弟子“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的认真跟读,这一幕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弟子们坚持“求仁而得仁”的理念,并内化了“里仁为美”的观念,向具有“仁”这一道德标准的“君子”形象努力的历史原景。这三千弟子代表了民族的形象,也代表了民族的一种学习精神、一种文化底蕴。 
  3.中国画写意、浪漫的美学品格与中国传统意境美。 
  开幕式开篇的画面:一个卷轴,在广场中间渐次展开,铺就一幅晶莹剔透的七十米长卷。一个5秒的航拍镜头画面,象征中国的写意画和笔墨精神,中国画的美学品格延展开来,它的意境和味道,烘托出整场晚会写意、浪漫的基调。 
  张艺谋用兴于我国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作为整场晚会的载体,凸显了极其浓烈的“中国味道”。文人画独特的意境美,以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黑白相间、气韵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画面构图展示了独特的有韵味的美感。 
  “意境”是情与理、形与意、意与法、形与神的高度统一而达到的一种境界。张艺谋运用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独特的意境美,营造出中国式的浪漫。在中国画中,有形亦可以虚,无形亦可以实。一幅黑白的画卷徐徐展开,一笔笔黑色的线条逐渐呈现在一张白纸之上。在此画中,云水烟霞、浩月长空不着笔墨,化为虚象;而这几处留白又与那泼墨写意的山峦叠嶂相应成辉,显出云、水、烟、霭无形可实的意境。利用这无形可实的空白,烘托渲染,收到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 
  而在历经一群可爱儿童的着色与所有运动员的“脚印”之后,这“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的“黑白写意”自然变成了山川秀美的“现代派”画作。而且这幅“现代派”画作也不乏中国式的“温柔浪漫”,神州山河的豪迈秀丽喷薄而出。用有限的画面传达出无限的诗意,处处体现了对诗意的追求。 
    画卷中,这一白一彩的转变之所以这般自然流畅,是因为导演在其中融人了太多产生意境美的意象元素。尤其是美妙的昆曲跃然纸上,亦真亦幻。唱词清新,唱腔婉转,韵律优美,艺术家承载着昆曲的灵魂,向画外之人展现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千古经典。春,江,花,月,夜,中国“诗”的元素曼妙多姿地浮现出来。而这一唱,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意境之美再次尽收眼底。 
    这幅充满着写意、浪漫美学品格的画卷,处处表达着诗之浓烈情感,诗之奇思妙想,纷纭众象又统一于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江湖舟桨、丝路奇幻、敦煌飞天等诸多意象幻化在这巨幅画卷中,组合成立体的中国。而这其中,大到全场灯光、色调,小到吟诗、做画,仍不断流露出中国特色的意境美。 
    张艺谋在这个广场艺术中也体现了庄子《逍遥游》中独特的审美追求,电影中的“余音绕梁”,在开幕式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庄子认为要通过“心斋”、“坐忘”才能使自我达到自由的、艺术的境界,从而进行审美关照。观众在欣赏这场如梦如幻的晚会时,自然地就被融人到庄子的这种艺术境界当中,充分显示了张艺谋将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中国元素”意象符号与整场晚会的美学理念融合的巧妙,以及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法的圆熟。 
    二、诗、乐、舞、画相结合的中国元素之意象符号 
  开幕式上张艺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了全场晚会当中,并对之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解读,让西方人领略了“内道外儒”的东方精神。这体现在一个个充满中国元素的意象符号当中。下面仅选择两种表现诗、乐、舞、画相结合的中国化意象符号进行解读。 
  1.肢体作画。 
    开幕式《画卷》章节开篇,“灰、白、黑”的灯光调子铺就一张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几名身着黑衣的舞蹈演员在画卷上用肢体挥毫泼墨,一个黑衣者一根线条,或圈或点,或直或曲,春云浮空、流水行云般地在晶莹剔透的画轴上飘逸又行止如意地书画。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刚柔相济,方圆适度。虽只是白描勾勒,却勾画出了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富有层次质感。而且这几个黑色的“笔头”还在不经意中完成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的行为艺术。 
    在这张画轴里,舞蹈已不再只是一种观赏的可变图画,这活动的雕像,配以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诗的境界得以体现。气韵生动,气理神妙,与之融为一体。人们都被带人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当中。 
    2.武术太极。 
    奥运会开幕式选择了与奥运精神一体的武术作为承载元素,无疑取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而再从武术中去选择极具中国风的拳术时,张艺谋选择了“代表哲学含义更多一点”的太极。 
    圆者,和也。以圆形队列打太极,以八卦图形演太极,配合着自然主义的行云流水,直接渲染出了生生不息之态。由一位太极高手在舞台中央的画纸上缓缓起势,引出百人团队舞起太极。其后树起三层沙幕立体空间,时而大海波涛,时而绿树成荫,时而星空旋转,构成花开花落、生生不息的意境。太极高手们在灵性之中演绎着平和典雅、气定神闲、松静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间仙风道骨、尽显智者风范。此时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随飞流而下的瀑布落地,与神秘的太极共寓一体阐述着“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呼应着整场晚会“和”的思想,表现出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 
  当诗歌、音乐、舞蹈、书画相融为一体时,整个开幕式文化意象呼之欲出,审美境界也得以体现。 

  三、中西合璧的色彩,光影形式美感 
    依黑格尔之见,艺术美的要素可分为二: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一种是外在的,即形式。外在形式的价值就在于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指引内容,彰显意蕴。康德也认为,美感生成于对形式的观照。张艺谋也曾明确宣称: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应“更注重个人风格,更注重独特的视觉”。
开幕式当中,张艺谋继承了其对创作形式的敏感,用色彩·光影系列的形式美组织着对“天人合一”思想、奥运人文理念的外显,显示出其一贯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1.色彩美感。 
    凡看过开幕式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开幕式中的色彩运用一看就知道出自张艺谋之手”。张艺谋的电影到处充斥着大块的纯色,电影中的“红高粱”、“红灯笼”、“红棉袄”这些大红色的意象久久留在人们脑海。在这次开幕上的大色块的黑白灰、红黄蓝的写意手法也继承了张艺谋在电影中一贯近乎国画泼墨般的描绘,形成“空灵的”中国式“浪漫”。 
    (1)在开幕式中,张艺谋凭借对色彩的敏感,使用了大面积的、不同的、明亮的、饱和度强的色彩进行写意,从而达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晚会当中他将这些黑白灰、红黄蓝重新组合成不同意象符号,组叠生成了新的意境,并将这些色彩语言发挥到了极致。 
    在一片蓝色的夫空,升起璀璨的奥运五环标志,宁静深邃。五色环中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环环相扣,将和谐、和平的主题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张艺谋也把这五种颜色运用到了整场晚会当中,而尤以红、黄、蓝三原色彰显了华丽与盛世太平。 
    红色。这位“偏爱红色的导演”在开幕式中根本不会割舍红色这一主题颜色,他怀着特殊的情感将其表现出来,再次体现了他对色彩的敏感。晚会中红色为赤子情感的集中体现,对祖国的热爱与颂扬在此得以表达。一位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站在红色的地毯上,唱着震撼亿万人心灵的《歌唱祖国》。她双目注视着远方的五星红旗,直至它徐徐飘到鸟巢上空。歌声、乐声、亿万人的心跳声合成了统一的节奏,全中国人民对祖国母亲强烈的感J清都被唤出;此时,整个鸟巢被渲染成一片红色,这火红的魅力感动了四十多亿观众的情绪。《礼乐》章节中,张艺谋同样大手笔地用红色渲染场面,再叙中国古代的盛世华彩。千名古装舞者,红绿妖烧,他用富有强烈视觉性的影像与富有民间特色的色彩展示了一片祥和盛世,用这一今一古的盛世繁荣讲述着祖国的强大,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黄色。黄色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作为承载整场晚会的画卷本身,大面积的黄色,尤其是卷轴腾空而起的时候,作为大手笔的“媒介”—国画纸,张艺谋选择了作旧黄,以展示画卷的质感;上面呈现着黑白基调的水墨画,起到了古朴典雅、形象逼真、生动感染的艺术效果。 
    蓝色。蓝色是博大永恒的颜色,自然界的天空和大海都呈现一片蔚蓝色。张艺谋在开幕式中大量使用蓝色作为背景色,也用之展现了博大和永恒。《文字》章节用蓝色作为背景,用以烘托中华五千年文化背景的悠远与厚重,并传达了孔子“和为贵”的人文理念。《自然》章节,蓝色调子烘托着太极文化的平静、中和、圣洁、神秘;同样,蓝色也在此章节中代表了水的颜色,在一阵击流声中,蓝色主旋律如瀑布般奔腾而下,流淌着生命的音符,营造出了生命繁茂、生生不息的美好意境。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祥、平和与洁净的情感,所以观众看到开幕式中那只美丽的和平鸽也用这最纯净的天蓝色表现,自由地翱翔在蓝色的天空背景中,深化着奥运的主题。 
  (2)开幕式中,张艺谋同样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特殊偏爱。为了在一部作品中同时表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创作者常选用黑白和彩色两种色彩形态,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话语,来叙述时间的似水流变,划分时代的不同特征,展现空间的驰骋想象,这也是客观写实与主观表意色彩结构相结合的一种类型。一般来说,黑白片适于表现严酷的历史,适于表现严肃的题材,而彩色片能够传达欢快、喜庆、幸福、热烈等积极的情绪;冷色调应对主题沧桑陈旧,暖色调应对主题华丽浪漫。 
  在开幕式中对色彩的运用与主题的烘托形成了积极的呼应效果。张艺谋依据人们的审美习惯,用黑白灰的色调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时光的流变,用彩色部分展示大唐的美丽盛世,现代的高科技与文明的发展,以及新社会新世界的和谐浪漫,用色光怪陆离,流光溢彩。 
  2.光影美感。 
  光与影是张艺谋追求视觉表现性的另一组元素。光与影是一个可感性的充满欢乐与哀伤、正直与阴险、宁静与狂热的多义的无声的语言世界。银幕上的光与影是最易穿透人物的表层空间直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造型因素,它将人物的心灵和灵魂像物品那样通过银幕展示给观众,同时也表达出了特殊的情感体验。开幕式中,张艺谋在光影运用中也包含并传达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而不只是简单的光影堆砌。 

    张艺谋曾说:“搞创作是什么?必须尊重自己的情感,必须从情感入手……作为创作者,我越来越重视的是情感。看一部作品,选择一个东西,我现在只有一个标准:我的情感能不能被它打动。 
  晚会中,张艺谋在运用光影时融合了其浓烈的情感体验,将西方的光影艺术与高端科技和本土意象进行融合,产生了特殊的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 
  西方光影美感多是通过光影的外在运动、变化和对比等主观形式和手段直接表现客观物象与精神世界,故泛称之为“梦幻影像”。中国的意象则多注重朴实、含蓄、内在与品格,与偏重华丽、浪漫、外在和情绪的西方光影相结合,营造出了中西合璧的非凡艺术效果。前者品味意韵与情趣,后者钟情宏大与气势;前者讲究“藏”和“隐”,后者在乎“露”和“幻”。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了一场如梦如幻的经典广场艺术。 
    从四大发明、茶道艺术、大漠飞天等一系列的“中国印象”造型符号在五光十色的画卷上流动变化,到“梦幻五环”在广场中央的缓缓升起,这些不同意象的组合重叠,借助西方的光影现代高科技手段,呈现出一系列“梦幻影像”。 
    开幕式从“击击而歌”开始,分为《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梦想》等众多章节。而在每一场的场景衔接转换之时,除了叠化对接等简单的效果处理,运用更多的仍是光影“蒙太奇”手法的转场,让人在平滑的效果中自然过渡到下一个主题。加之写意手法的运用,在以象写意、以像达意中,将“意象合一”与光影变换相结合,形成连贯完整统一的空灵浪漫的“梦幻”效果。尤其在后三个章节中,灯光设计使用现代装饰画和电脑绘画的手法,强化了表演气氛,灯光艺术照明的变化节奏层层递进,逐步升华,将光影艺术与奇幻的科技世界融为一体。 
    在晚会中除了大背景、大主题、大色块的写意灯光LED系统运用之外,灯光也被张艺谋运用到了整场晚会的细节之处,比如晚会中绿色舞者、“飞天”、“星星人”、“太空人”、“飞人”身上多达几千只的LED“小灯”,也收到了神奇的效果。 
  开幕式中的代表中国元素的意象有很多,但当它最后归结为一个充满光影效果蓝色星球的时候,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统一,也是最能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开幕式中,烟火也是运用光影的独特手段之一,象征奥运会一步步走向北京的29个大“脚印”,从“鸟巢”内壁飞泻而下的“星星瀑布”,以及张张绽开的“笑脸”,都成为了此次开幕式的特色“光影”符号,一次次将舞台整体气氛推向高潮。 
    整个开幕式运用光影效果摹画出文化的语言,从中国图像史的角度,也反映出中国民族文化融人世界的漫漫历程。 
  四、结语 
    整场开幕式过程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张艺谋指导的影片里的唯美画面,以及实景演出中的恢宏气势,但这些远不及开幕式晚会带给人的艺术震撼。 
    有人曾依据张艺谋后期指导的一批“形式”大于“内容”的商业影片,来推论开幕式中的美学效果:“这是一个需要宏大场面以满足梦想的时代,于是张艺谋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时代的‘国家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可能会看到一场最高规格的‘张艺谋大片’,如果是这样,那将是把价值内容从艺术中抽离甚至把负价值加人艺术之中的形式美学的巅峰时刻。” 
    事实却证明,张艺谋从文艺电影和商业大片中汲取了养分,在开幕式当中确立了新颖独特的主题内涵,秉承了传统的“天下合一”的美学思想,并对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透彻理解与把握,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和平、和谐加以统一,并抓住中国元素,如太极、戏剧、飞天等意象符号,以及充满现代意味的肢体作画等行为艺术,发挥出了其对艺术表现手法,如色彩、光影等方面的优势,成功利用团队执行力创造出了一个文艺表演的奇迹,达到了内涵精髓与形式美感、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高度融合与完美统一。

TAG: 张艺谋 奥运开幕式 美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qwlw888@163.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610631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