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人民论坛、 山东社会科学、 新闻爱好者、 制造业自动化

试论山西省信息经济测定与比较分析

浏览31次 时间:2011年1月21日 13:08

1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选择
  目前,对信息经济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二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三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知识经济测度方法。在我国经常使用的是前两种方法或其修改版本。第三种方法由于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差,故使用较少。第二种方法虽极具可操作性,但所需数据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大,很难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做出识别和测算。而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由于数据获得容易,因此较为方便和实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纵向比较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信息化程度,还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在此笔者选用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测度方法,分析山西省1998~2001年4年的信息化水平指数。
  2信息化指数模型的修正
  日本学者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社会信息化指数方法。他分别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中选出11个因素共4大类指标来衡量。但是,由于该模型是日本70年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了。故本文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最新出现的一些指标,对原模型进行了适应性的修正(如图1),来更加精确地计算山西省的信息化指数。如在信息量方面,采用“人均年通长话次数”,略去“人均年通话次数”;由于“每万人书籍销售网点数”难以统计到,故用“人均年图书出版数”来代替,这样也能大致反映信息资源储备能力及信息量水平。“每平方公里人口数”在新的指标体系中未被删去,因为笔者认为其对山西省的信息量测算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根据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新增了“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这一指标;在信息装备方面,用“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和“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来代替“每万人电视机拥有量”和“每万人计算机拥有量”。由于移动通讯设备及其服务的迅速普及,将“每百户拥有电话数”分解成“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和“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数”两项指标,以便更加清楚地加以区分。另外.统计工作者在统计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外杂费的比例时,将城镇和农村分开看待,故在测算时,亦将信息系数分为两项指标来度量信息化指数。


  信息化指数的具体测度方法是:以基年的各要素值的指数为100,将所测度年或地区的同类要素的绝对值除以基年的绝对值,再乘以100后得出各项指数;以类为单位,将各项要素的指数相加除以项数,分别得出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讯主体水平指数和信息系数指数;最后将4项指数相加除以4,其结果即为某年某地的信息化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某项指标的实际数值;为被确定为相对指数标准(基数)的某项指标值。
  3山西省社会信息化指数的测定
  3.1山西省社会信息化指数的测度本文按修正后的社会信息化模型指标体系收集了1997至2001年山西省各相关指标的数据,其中所有数据均准确无误,因此,测算的依据和其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按上面的公式,以山西省五年计划第二年(1997)数据作为基年标准值,测算山西省信息化模型中各指标的指数及信息化指数(见表1)。
3.2测试结果分析
  3.2.1总体情况(信息化指数的变化)。由表l可以看出,1997~2001年山西省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1年的信息化指数为1997年的6.39倍,平均年递增幅度为2.1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山西省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某些指标“人均年图书出版数”五年来呈持续下降的态势,这说明山西省在教育方面(尤其是文化普及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笔者采用的修正后模型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模型,在模型的选择以及统计指标上有一定的差异,故笔者只选用了少部分的指标和周边省份(如河北省、陕西省)来进行横向比较,希望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如表2). 医学类论文发表

  3.2.2信息量指数。山西省1997年信息量指数为100,2001年为1846,增长了近18.5倍。在4项一级指标中它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而在6项二级指标中.各项指标增递参差不齐,有些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指标为“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该项指标是笔者新增人指标体系的。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它对于信息量贡献很大,故将其纳入指标体系。它的上升速度最快,5年提高了105倍;而“人均年通长话次数”也稳步增长,5年上升了46%。出现了负增长的指标如“人均使用函件数”和“人均年图书出版数”,这说明现有用户或读者群的信息交流方式更倾向于新的形式,如网上查询、电子邮件、电话等。
  3.2.3信息装备指数。由表l可以看到,在4个二级指标中,信息装备指数的发展仅次于信息量指数的发展。山西省2001年信息装备指数为414,比1997年增长了近4倍多,这主要归功于计算机以及固定、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1999年以前,电话事业发展比较平稳,在这之后呈飞速发展态势,其中“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5年上升了3倍多;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优越性。电话是现代通讯的基础,国际上把电话普及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亚洲“四小龙”发展的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电话的发展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国际电联1977年统计了77个国家的情况,得出了电话普及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为:lgD=一3.1329+1.4051gX(其中,D为电话普及率;X为人均国民生产值)按上述关系计算,2000年山西省的电话普及率应为2O.64部佰户,而实际上为34.19部佰户,说明山西省的发展水平还是较超前的,但是若与国内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则该省还处于中下游水平。相对而言,山西省的移动电话情况稍好些,处于中偏上的水平,但是和发达地区以及周边省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见表2)。从具体情况看,目前山西省的固定和移动电话主要集中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人员家庭中,而在一些生活条件较恶劣的偏远地区、山区则发展比较迟缓。故山西省在抓发展速度的同时,应注重各地区间协调发展。
  1997年至2001年。山西省“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据推测增长了近8倍,其速度虽然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但也显示了山西省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硬件水平发展的迅速。

  3.2.4通讯主体水平指数。2001年山西省的通讯主体水平指数为165,是1997年的1.65倍,其中“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速度较快,2001年的“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1997年的2.23倍,说明我国1999年以来的大规模高校扩招使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全民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横向比较(见表2),山西省的情况不容乐观,其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远低于陕西省。与此同时,山西省从事第三产业(包括信息业)的人口比例有了小幅的增长。仍以2000年为例,山西省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为28.4%.而相邻的河北省只有25.8%,陕西省为27.8%,并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7.5%,说明山西省在近几年来信息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如lT行业、生物制药等高新产业的兴起,以及旅游和其相关配套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增加了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在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方面,山西省为38.7%。河北为33.5%、陕西为39.I%,而全国为33.2%。应当看到,山西省与陕西省在教育及产业构成方面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陕西省搭上了“西部大开发”这趟高速列车,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之一;另一方面陕西省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许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并且西安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学术气氛浓厚、学校众多,这些导致差距的客观因素是存在的。但是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山西省是全国地下文物最多的一个省,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如何尽快把它们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需要建立高水准的旅游服务业和相关配套措施,多推出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该省的优势。在教育方面,山西省应该努力扶持一些地方院校,努力提高师资力量,创办全国一流大学。同时还要拿出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改变该省人才外流的现象,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3,2,5信息系数指数。从1997年到2001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稳步的提高,表现在“城镇家庭个人消费除衣食住外杂费的比例”由1997年的32.72%,提高到了2001年的43.78%;与此同时“农村家庭个人消费除衣食住外杂费的比例”从1997年的22,92%,提高到了2001年的28.73%,增幅分别为34%和25%。从总的趋势上来看,山西省消费水平基本上处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的过渡时期,但是还应当看到城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故山西省在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异的同时,还应提高农民的信息消费意识,使他们充分利用广阔的信息资源,早日实现农村信息化。 医学类论文发表
  4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见,山西省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总体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美国未来学家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新兴的科技浪潮为经济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在未来竞争中,穷国和富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处于新技术革命前沿的是信息经济的急剧膨胀。对于一个地区、省也是一样的,因此山西省要想在竞争中由劣势转为优势,必须采取有利的措施来加强信息化建设。
  4.1进一步加大信息产业方面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优惠政策,使信息产业成为MMS(,省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鼓励创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同时,鼓励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公司努力提高竞争力打造山西省的名牌IT企业和其他名牌信息化企业。
  4.2树立现代信息观念,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从总体上看1997~2001年山西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外延式硬件的拉动,而内涵式软件水平的贡献相对较少。所以.要软、硬一起抓,加快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社会生产力。
  4.3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山西省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力度,对有杰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重奖,充分调动山西省以及省外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加入到该省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快山西省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4促进信息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山西省人民的信息意识还比较淡薄,信息消费的水平较低。因此,加大各种新闻媒介对信息时代的特点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用的宣传,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并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最近社会上推出的“存款就送手机”就是很好的例证,可推动山西省信息经济的发展。

TAG: 波拉特 工作量 日本 山西省 知识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qwlw888@163.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610631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