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人民论坛、 山东社会科学、 新闻爱好者、 制造业自动化

试析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视角—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审视文化生产力

浏览57次 时间:2010年11月09日 14:38

论文关键词:文化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新发展
  论文摘要:文化生产力的产生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也有其深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墓础。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理论”、“精神生产”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深入探讨文化生产力问题不仅在实践层面有助于当前我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从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一种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面对现实,倾听时代的呼声、把握时代的脉搏、提出时代课题、引导时代前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马克思重点研究物质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今人类文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和科技革命使人类总体上告别了物质匾乏时代,文化生产力在当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和起着重要作用。“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对文化生产力问题的研究,必将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野,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弘扬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文化生产力理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之一
    一种理论能否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生长点,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该理论必须是马克思哲学基础本身所合理的包含或逻辑包含着的(至少是可以容纳的);二是该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以及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展开、深人阐发和应用的问题,因而是一个尚未“发育”的一个“点”;三是该理论又是今天现实生活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觅待研究的新课题。文化生产力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就在于它已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
    1,文化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内在蕴含。文化生产力是一个当代范畴,是当今时代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我们不可能在马克思的哲学中找到这一名词术语。但是不能因此否认马克思哲学与文化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文化生产力不是外在地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一个标签,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本身逻辑蕴含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文化生产力”相联系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关于生产力的理论。生产力是克思主义哲学核心概念,生产力理论是科学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生产力观阐明了关于“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等一系列基本的观点,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此外,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意识到了知识形态的因素对生产力的作用,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指出“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
    其次,关于“精神生产”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是较早论述精神生产力问题的。早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提出了“精神生产”的概念,指出存在“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即与物质生产相对应的精神生产。阎切马克思的“精神生产”主要是指人类的精神活动、观念的生产活动。
    再次,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指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涵,特别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作为个体的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指出了社会实践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消除社会分工、消灭私有制等。
  2.文化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发育的“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由于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把其理论的焦点集中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物质生产方面。与文化生产力相关的思想未能深人系统地研究,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也没有进一步的阐发这些思想,并且对马克思的思想的理解有偏颇,导致了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错误地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或“机械决定论”。因此,这些尚未得到充分展开、阐发和应用的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发育的“点”。
    3.文化生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呼唤。文化生产力又是当代社会现实中,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巫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文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化与经济在更高的基础上融合,出现了文化—经济一体化特征,形成了文化经济现象和经济文化现象,特别是文化的经济功能愈显出,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时代的变革,显然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和马克思“精神生产”的思想都不能给予充分的解释。因为仅仅用物质生产力来说明整个人类历史,不能正确地认识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特点和整个人类文明的新变化;而作为“纯意识生产”的“精神生产”也不能说明当代的文化生产活动。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的变化必须予以关注和回应,才能使其跟上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从而保持自己的强大生命力。如果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缺失文化生产力理论,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当代性。

    二、文化生产力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医学论文发表网
    文化生产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和发展是多方面的。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力理论、精神生产理论、人的发展理论。
    首先,文化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石。马克思对生产力的科学概念、构成因素、历史作用等基本问题进行的开拓性的研究,阐明了关于“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是人与工具的总和”、“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等一系列基本的观点,为科学的生产力理论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当时最科学、最完整的生产力观,在当代仍不失其科学性,是我们研究生产力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但是由于时代所限,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生产力全部内容。面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充实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文化生产力正是在马克思科学生产力观的基础上,依据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一,文化生产力的产生推进了“生产力维度观”的新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产生,刷新了划分生产力的维度或标准,为人们重新认识生产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这里的文化生产力是一个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的当代范畴,它既不是马克思的“生产观念”意义上的“精神生产力”,也不是指文化作为渗透性因素对生产力所产生的变革作用,而是指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采取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和市场经济机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方式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现实力量、能力和水平。文化生产力概念,主要是从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维度出发来界定的。在这里,“需求和产品”成为理解文化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的生产力维度观,显然不适合分析文化生产力这种形态的生产力。马克思依据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把生产资料性产工具)作为划分生产力形态的标准。“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卿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这一观点始终被公认为是“绝对真理”。20世纪后半叶,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人们惯常使用的生产工具维度的划分方法,受到了新的挑战。相同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产品)。因此,分析现代生产力,需要转换分析维度和标准。人类活动是“需求—生产—产品”三个基本元素相互作用、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运动发展循环体系。以往的生产力理论侧重于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的确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但是,作为外在条件的需求和产品也是引起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原因,也会使生产力改变自已的存在形态的,特别是在当代社会,需求和产品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人“需求和产品”这一新的标准来分析当代生产力状况、生产力形态、生产力变化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大拓宽了人们对生产力研究的视野,有利于人们认识当代生产力的复杂性,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第二,文化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阶段。与“生产力维度观”相联系的就是“生产力形态”问题。不同的“生产力维度观”会产生不同的“生产力形态”。马克思虽然没有深人系统研究生产力形态间题,但在阐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里的“手推磨”和“蒸汽磨”实际上指的就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力形态。这种对生产力形态的理解与马克思划分生产力标准是一致的。因为把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作为唯一的划分生产力形态的标准,就只能得出生产力分为手工生产力、机器生产力等形态。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中,也被认为是“公理”。在当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状况的复杂性,人们从生产力形态划分的“多维标准观”出发,对生产力形态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一是以生产工具作用为划分生产力形态的标准,把生产力分为手工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力;二是以生产资源为标准划分生产力形态,把自有史以来的生产力形态区分为自然生产力、土地生产力、资本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三是以生产力主体为划分生产力形态的标准,把从原古至今的生产力发展区分为从体力型生产力、经验型生产力和智力型生产力;四是以生产力功能为划分生产力形态的标准分析生产力形态,把人类迄今以来的生产力区分为生存型生产力、征服型生产力和谐型生产力。
应当指出,上述观点也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深化,同时也显示出各自的局限性。当代社会,由于需求和产品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需求和产品为标准来分析当代生产力,生产力又可划分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这样就诞生的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文化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具备了上述当代先进生产力一信息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智力型生产力、和谐型生产力的特征,但又不是某一种生产力能够涵盖的。物质生产力生产的物质产品主要功能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文化生产力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质需求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固然具有基础性、根源性,但是在人的需求层次中,物质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求,而精神文化需求则属于高层次的需求。人的精神需求固然离不开物质生产力,但主要是依靠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满足的。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文化生产力应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社会,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日益成为占据当代社会主导地位的生产力形态。 医学论文发表网
    其次,文化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精神生产”思想的新发展。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神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精神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均马克思的精神生产主要包括这样几层意思:第一,精神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物质生产同属于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第二,把艺术与宗教、法、道德、科学等归为不同于一般生产的另一类生产,这类生产虽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但却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第三,强调精神生产的“人属方面”,从人的类本质及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把精神生产理解为“全面生产”即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一部分,是不受肉体需要支配也进行的“真正的生产”,是“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的生产。第四,明确提出了与物质生产力相对应的“精神生产力”概念,并认为物质生产力对精神生产力起决定作用,而精神生产力反过来又影响着一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和解体,“所有这些关系的解体只有在物质的(因而还有精神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有可能。”因柳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文化生产规模狭小,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经济与文化的联系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尚不突出。这一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生产力的理论。面对今天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特征,显然马克思所讲的作为人类一般精神文化活动的“精神生产”,就不能容纳这一事实。
    从人类一般的精神生产理论发展到文化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又一次提升和发展。虽然二者都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但在马克思那里,精神生产的实质是一个认识论范畴,精神生产即“关于意识的生产”,是人的主观活动,是认识产生的直接来源。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和“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诸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生产;而文化生产则属于生产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客观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这两个概念,只是从需求和生产的角度来区分的,不能因为文化生产活动生产的是文化产品,而认为它是人的纯主观的精神活动或认识活动。只要是生产活动,都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这一本质并不因为需求和产品的不同而改变。
    精神生产活动由一般的实践活动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是精神活动自身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存在着根本区别,精神活动的特点是内在性,即人的主观的内在的东西。但精神的作品不能以纯粹精神的形式存在,而要借助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这就产生了精神与物质的矛盾。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称之为“让度”。但精神生产究竟怎样“让度”,采取何种具体形式“让度”则取决于时代发展状况和人类的需求状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平低下,物质需求占主导地位,精神文化需求只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这种条件决定了精神活动的“让度”或外化形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非生产活动方式,不通过商品交换方式使精神得到“让度”,如极少数人的自我欣赏的形式,或者以公益的形式等;二是以生产经营的方式,通过商品交换使精神生产得以“让度”,即提供文化产品供人们使用和消费(欣赏和娱乐)。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类从整体上告别物质匾乏,精神文化需求大大提高。为满足这种需求,精神生产的“让渡”形式必然发生转化。在当代社会,只有采取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引人市场经济机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当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机制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就是人类精神“让渡”的最佳方式。进人21世纪,文化生产力飞速发展,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现实,把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理论发展到文化生产力理论,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文化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再次,文化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的社会理想。在马克思看来,这一理想的实现决不是对原始自然人的“复归”,也不是对抽象“人性”的放肆和张扬,而是一种建立在社会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并且,马克思还认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绝不能仅仅靠物质生产领域的进步来实现,它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精神生产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条件。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本质的丰富、展示和提升,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它包括生产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第二,人的自由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即个人特有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特有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等,它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形式,其结果是“有个性的个人”的形成。在现实中,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又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第三,社会实践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得以实现的现实基础,主要指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消灭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人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产物。人的发展的本质就是人自身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丰富、张扬和提升,是人通过他的社会生产实践将自已的内在需要、意志、愿望、能力等内在的力量对象化或外化的过程,并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不断地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地得到拓展、完善提升,进而不断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并成为自己对象的主人。 医学论文发表网

    文化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强调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而并不能使“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自然而然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最基本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缺失。因此,它不仅包括“肉体”,而且还包括“精神”。并且人的“精神”领域是极为宽泛、复杂的。既包括“知”、“情”、“意”,也包括“真”、“善”、“美”。而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自由性,其实质是人对外在限制的摆脱、突破和超越,不断摆脱任何外在的目的,能够自己支配自己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自愿地、自主地、自觉地外化、丰富、扬和提升,其结果是“有个性的个人”的形成。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容和特点,是很难纯粹靠物质生产的进步来实现的。物质生产本身只能为精神需求的满足提供基础条件,但无法直接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来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人的精神需要,主要是靠精神生产者有意识的探索和创造来满足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正是根据人的精神活动通过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改造,超越了外部事物对人的限制,从而拓宽了人们的理论视野和精神空间,进而在自己的面前打开了一个具有多种可能性选择的世界。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物质生活资料匾乏的基本消除,人在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存问题之后,更加追求精神生活丰富、充实和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精神生活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社会生活水平的标志及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只有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才能直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应当指出,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来看,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处于初级阶段的当代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理解为是把文化降低到经济发展的手段的地步,真正的文化生产必须是经济效益与意义生产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永远是文化生产力的最高价值目标。医学论文发表网

TAG: 生产力 视角 试析 文化 唯物史观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qwlw888@163.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610631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