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人民论坛、 山东社会科学、 新闻爱好者、 制造业自动化

浅论以公平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 论文发表

浏览60次 时间:2010年9月07日 13:48

摘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从传统的以增长为导向的分配观转向以建立公平公正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科学分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全面实现的形式。从世界各国收入分配模式及其收入分配政策的经验可以看出,科学分配观并不是简单地强调收入分配的公平,而是以提升和培育人们自由平等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更加强调教育公平、保障公平、机会公平和政治公平的分配观。树立科学分配观,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各样的分配关系。


关键词:发展观;发展能力;科学分配观;公平发展
  
  一、科学分配观:从增长导向转向以公正公平发展为导向              法学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实施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学术界和理论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分析和讨论也已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观点和政策建议。笔者在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如何真正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得到体现和贯彻?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分配观?
  长时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之所以未能完全处理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未能够确立科学的分配观,许多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争论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的摇摆不定,实际上都是围绕分配观进行的争论和讨论。这一点可以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历史十分清楚地看出分配观的演变轨迹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导向的分配观。在传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统一分配”,个人收入在农村是实行“平均主义”的工分制,在城市里是实行固定的平均主义的八级工资制,这种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计划化、集权化和二元化的分配制度的特征”,体现了平均主义分配观的特征。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这种分配观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导致经济发展长期低效甚至无效。
  第二阶段,体现经济效率优先的增长导向的分配观。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改变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的低效率,分配观开始发生变化,试图通过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启动经济高速增长,因此就明确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观。在这种明显带有经济效率优先的增长导向的分配观指导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实行由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变迁。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些创新实际上使得增长导向的分配观进一步体现为收入分配制度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但是,以增长导向的分配观在产生较大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也使得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个人收入差距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收入差距等急剧扩大,社会不满情绪以不同方式并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发生,有所表现。在这种情况和背景下,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着力强调要改革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提出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和要求出发,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逐步消除收入差距。
  上述两个时期我国分配观的演变是由特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定需要所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首先需要解决多年来旧中国历史形成的各种分配不公,所以就提出了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导向的分配观。到了体制转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解决计划经济长时期导致的短缺状态,经济增长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所以就明确提出了体现经济效率优先的以增长为导向的分配观。应该说,这两种不同的分配观都是那个时代特定的发展观的产物。但是在今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和新任务下,我们就应当提出构建科学的分配观,以全面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意义和要求就是面对中国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环境和新任务,必须从注重增长导向转向发展导向,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最终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目标。从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意义出发,就必须转变目前的以增长为导向的分配观,建立以公平公正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
  科学分配观应有这样几个含义:第一,科学的分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全面实现的形式;第二,科学的分配观是强调发展导向的分配观,与片面强调增长导向的分配观不同,发展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和经验都已经证明,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不一样的,增长仅仅是手段,而发展才是目的,全面自由发展包括了经济增长、结构变迁、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第三,科学的分配观不仅强调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更强调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公平公正,换句话说,既包括了对增长的公平公正的分配,也包括了各种经济机会的公平、社会参与过程的公平和信息透明度的公平等等; 第四,科学的分配观不仅仅强调狭义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还强调对于公民基本能力的保障、培养和提高,因此就必然包含了对于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关注与分配;第五,科学的分配观,不仅仅是简单地判断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而是要更加关注公平发展的社会共享的结果,如公民文化素质的提升、预期寿命的增加、婴儿死亡率的降低等等。
  总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进一步推动分配观的创新和发展,建立以公平、公正和自由发展为导向的科学的分配观。
  
  二、科学分配观:收入分配模式与国际政策的经验借鉴            新闻类论发表
  
  (一)世界收入分配变化正在日趋扩大
  建立以公平、公正和自由发展为导向的科学的分配观,既是中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国际收入分配变迁和世界各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经验和规律。
  全球收入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总的来看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不平等正在席卷全球,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确确实实在不断拉大。世界收入分配总体变动出现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应当说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总的来说,与全球化竞争、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差异乃至各国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密切的关系。问题在于,实际上各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一个基本的政策思想都是设法阻止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不仅是各国政府存在的合法性的政治依据之一,也是确保各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二)不同分配观下收入分配变迁的模式:“增长-分配”关系的分析视角
  从收入分配变迁的国际经验可以看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的政策导向、制度变迁等因素,往往是影响收入分配变迁的重要变量。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收入分配变动模式具有多样性特点,这些多样性的收入分配模式反映出不同内涵和意义的分配观。
  1.“先增长,后分配”的增长导向型的分配观。这种分配模式只注重经济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不平等却明显而严重,且长期以来难以改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巴西、墨西哥以及印度等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这些国家普遍认为只要通过加速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工业化,就能摆脱贫困。因此,生产的增长自然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收入分配和充分就业则放到了次要位置。在这一战略下,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贫困加剧,这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的“墨西哥病”被称之谓“拉美陷阱”现象。
  2.“重分配而轻增长”的分配导向型分配观。这种分配观属于低速增长和公平分配型,换句话说只注重公平收入分配,但经济增长率却很低。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斯里兰卡政府一直在粮食、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维持庞大的福利补贴开支,同时,为支持农业的发展,实行保证价格和补贴。这些政策,对改善收入分配和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全国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也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但是,由于各种福利补贴费用过大,严重影响了投资的增长,而长期的低经济增长也使高福利政策失去了物质基础。
  3.“边增长边分配”的增长与分配相兼顾的分配观。这种分配观以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代表。可以认为,“边分配边增长”的模式不仅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保持着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在消除贫困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韩国和台湾地区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一方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注重经济增长的成果共享,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分配公平化的内在统一。至今为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仍然是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问题时不可或缺的成功案例。
  4.转型国家“大爆炸式”的改革路径与市场化导向的分配观。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收入分配变迁经验表明,“大爆炸式”的体制转型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增长衰退往往是收入分配关系急剧恶化的重要原因,并且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例如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在体制转型之前是相对比较平等的,一般都比西欧发达国家收入分配还要公平,但受体制转型和经济低速增长的影响,转型后收入分配的趋势是走向不平等。这种制度转型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把收入分配问题完全推向了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纯市场化的收入分配。
  (三)“收入分配倒U型假说”与科学分配观
  长期以来,国际上始终围绕所谓的“收入差距倒U假说”作为分析工具,认定在经济增长初期,收入不平等总是逐渐扩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值得注意的是,该假说一度被认为是具有普遍的规律。但是国际经济学研究前沿研究表明,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差距倒U假说是否成立,目前存在争论。应该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只有英国等部分国家长期增长的系列数据是比较完善的,而且这些国家的不平等实际上也的确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历史过程。但是,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来自美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经验,都展示了与公认的倒U型假说相反的关系。至于目前看到的诸如欧洲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结果,实际上并不是经济增长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实行再分配的政策调节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能够以此作为解释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根据。
  (四)来自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的经验与分配观
  欧洲国家大多数之所以被称之为平等、公平和正义的福利社会和福利国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他们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发达的经济发展阶段后,政府除了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以外,同时也制定了一整套旨在推动收入平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建立其强大的全面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借助于国家职能的作用,强制性的实施结果既可以有效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目标,而且也可以确保每个公民拥有平等的失业保障机会、医疗卫生保障机会、公共教育机会、养老保障机会以及住房等。社会政策为每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每个公民提供了平等竞争和自由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机会平等的要求和目标。
  (五)收入流动性和美国收入差距的缓解对科学分配观的启示
  判断收入差距大小不能够唯一地根据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适用有一定的条件支持。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表明,即使在基尼系数较高从而显示收入分配不平等严重的情况下,只要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居民收入流动性较高,也同样能够缓解收入不平等产生的社会压力和冲突。为此必须重视收入流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以美国1988-1998年家庭收人流动的情况来看,按照五等分比例法标准,1988年最低收入等级的人口中,只有其中的53%仍然在最低收入等级,其余的47%左右流动到了其它较高的收入等级,而10年前最高收入人口中同样也只有53%仍然处于最高收入等级,其余的47%左右的人口却流动到了其它较低的收入等级。美国近些年来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但是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社会公众并不对目前收入分配感到不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高收入流动性使得美国任何阶层的人都有机会获得向高收入阶层流动的机会。因此可以说,收入流动有力地缓解了美国收入差距扩大产生的社会压力。
  
  三、进一步的思考和结论:科学分配观的内容和构建思路             论文表交流
  
  如前所述,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意义和要求就是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目标。从全面和自由发展的这个目标和意义出发,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以增长为导向的分配观,建立以公平公正发展为导向的科学分配观。具体来说需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科学分配观,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并不完全能够走向一致和协调。从理论上说,经济增长是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收入增长,更谈不上收入分配。但是,收入分配也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增长,会影响经济增长甚至会决定经济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一般说来,当经济增长处在一个供给约束即短缺经济状态时,实施适当的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政策有助于经济增长,因为适当不平等条件下首先是富人会加快储蓄,进而储蓄转化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产生收入增长效应。但是当经济增长处在需求约束下即过剩经济状态下时,实施适当平等的收入分配则有助于经济增长,因为适当平等条件下,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在内的社会内需比较充分,从而有助于扩大内需;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推行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高收入者消费倾向下降,而中低收入者则因为没有消费能力,反而导致内需严重不足,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
  第二,科学分配观,需要统筹和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在本质上也就是国民收入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般说来,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应当强调效率,但是也要强调公平,特别要强调机会公平;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即再分配)强调公平,但是也要强调效率,尤其是强调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必须注意克服一次分配中应当讲效率但却存在不讲效率的因素,尤其是应当创造机会均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和提高市场竞争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同时必须注意克服二次分配应当讲公平但却存在不讲公平的因素。
  第三,科学分配观,需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功能性分配和规模性分配的关系。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本身包含了收入分配的功能型分配和规模性分配。科学的分配观需要处理好分配制度中的功能性分配与规模性分配的关系。从理论上说,规模分配是指表示个人或家庭与其总收入的关系,它只看每个人或家庭所得收入的多少,而不考虑取得收入的方式,不顾这些收入是来自工资,还是来自利息、利润、租金、馈赠或遗产。而功能的或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则是指用以表明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得的份额。一般来说,个人的或规模的收入分配主要是从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正义角度来说,而功能性收入分配则是从要素贡献大小和效率角度来说,因此,就收入分配本身说,包括了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的统一,即当我们强调收入一定要按照要素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时,本身包含了强调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平等性,这二者并不是矛盾的。
  第四,科学分配观,需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与收入流动性的关系。
  收入分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收入差距大小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更重要的则是反映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否获得均等的参与机会和发展机会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是一回事,而收入流动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收入分配只是从静态意义上反映某个特定时期社会总体收入分配的结果和状态如何的话,收入流动则进一步从动态意义上反映出不同收入阶层是否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尤其是那些在收入分配中处在低收入的阶层能否具有与高收入同样的发展机会,从而出现向上的收入流动。一个具有较高的收入流动性的社会,本身就表明该社会不同的收入阶层具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因此,科学的分配观不仅要分析收入分配及其差距,更要分析收入差距背后的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流动,将收入分配与收入流动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够全面判断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结果和发展机会如何。
  第五,科学的分配观,还要处理好收入、财富分配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必须十分明确地指出,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政府应当旗帜鲜明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目标。无论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发达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经验都十分清晰地显示,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充分就业是现代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基本职能,也是当代政府与执政党合法执政的重要依据。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扭曲,收入流动受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政府权力分配与要素分配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突出表现在强势政府背景下导致权力配置资源、权力资本化等对收入分配带来了较大的扭曲,也破坏了平等竞争的市场机会。为此,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分配观,都要求必须对分配领域中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和边界的基础重新进行界定基础,政府应当从涉及资源配置的领域、一次分配的领域直接退出,由市场机制决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流动,并由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应当主要完善各项市场经济的制度和规则,并从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的目标出发,进入二次分配,通过税收、分配政策等手段加强对收入分配、财富分配、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公共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和完善。处理好分配领域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科学分配观的关键和核心。
  第六,科学分配观,还需要处理好经济分配与道德分配的关系。
  科学分配观还需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经济分配与道德分配的关系问题。一个和谐的社会,最重要的首先是体现为不同收入阶层能够平等相处与和谐相处。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发挥政府运用税收和再分配等方式进行收入差距和分配关系的调整以外,还应当发挥道德分配,发挥慈善机构、非政府机构和民间力量等社会力量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大量的国际经验表明,发挥社会资本、非政府组织等道德分配机制,尤其是在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消除社会贫困等方面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扶弱救助的优良道德和传统,关键是应当通过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别是通过机制设计、体制创新等推动道德分配的进一步发展。税制设计的出发点不是汲取,不是索取,更不是创收,而是平衡各种收入分配关系,是调节收入差距,更是一种激励机制。一个好的税制可以激励社会道德力量参与收入分配。
  第七,科学分配观,也需要处理好合理性差距与不合理性差距、多元化收入与规范化收入的关系。
  必须鲜明地指出,科学分配观承认规范的多元化收入来源和一切合理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适当拉开本身不应当成为主要的问题,但关键是收入差距中哪些是合理因素导致的合理差距,哪些则是不合理因素导致的不合理差距。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下,尤其是在多元化的生产方式的作用下,人们的收入除了劳动收入,还有各种非劳动性收入;除了货币收入,还有各种财产性收入,包括金融资产以及各种其他经营性财产收入;除了保障性收入,还有各种转移性收入;除了体制外收入还有体制内收入等等。所有这些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规范的收入,包括收入来源的不规范、获取收入的手段和方式的不规范、收入管理不规范等等。而且,正是这些不规范的收入与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收入差距不合理的主要成因。科学分配观要求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多元化和规范化的关系,既要确保收入来源多元化,更要确保收入规范化和透明度,包括收入来源规范化、收入管理规范化以及获得收入的方式手段规范化。
  第八,科学分配观,从更广泛和更深层次意义上说是要处理好收入公平与经济公平的关系。            论文发表期刊
  科学分配观的核心是强调要建立以公平公正发展为目标的分配观,显然这里分配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公平公正,而是公平公正的发展,即确保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的目标。从这个意义来说,科学的“分配”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包括收入的公平公正分配,也包括财富的公平公正的分配,更包括涉及影响人们能否获得自由发展的各种机会,即享受基本的公共教育的机会、较好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机会以及公民平等参与社会和政治透明的机会。因此科学发展观从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应当实现包括收入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和社会参与机会公平、政治透明等。这种意义上的各种公平分配说到底涉及人们能否获得平等自由发展的能力。科学分配观不是简单地强调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而是以提升和培育人们自由平等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更加强调教育公平、保障公平、机会公平和政治公平。只有从这个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分配观,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分配观。
  
  参考文献:
  [1]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
  [2]杰拉尔德·迈耶等.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中译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会性,1998.
  [3]M·P·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9).


TAG: 发展 科学 论文 分配观 导向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qwlw888@163.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610631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